新闻动态
在3月28日,国家卫健委与其他五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公立医疗机构预交金管理工作的通知》,这一公告无疑传递了四个积极的消息,标志着看病就医环境的显著改善。尤其引人瞩目的是“先诊疗后付费”的新模式即将推出,具体情况让我们一同探讨。
首先,门诊预交金的取消将于2025年3月31日全面生效。这意味着,公立医疗机构将不再收取门诊预交金,并于2025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已有资金的清算和退款。尽管许多人可能对门诊预交金并不熟悉,但这一制度其实已存在多年,随着社会的进步,它逐渐显得多余。从3月底开始,患者无需再为门诊预交金而烦恼,这一变化大大减轻了就医负担。此外,若某些患者愿意缴纳少量预交金以方便减少排队的麻烦,他们依然可以选择自愿缴纳,是一种十分人性化的做法,将决策权归还给了患者。
其次,住院预交金的额度将有所降低。虽然此次政策没有完全取消住院预交金,但根据通知,住院预交金的标准将调整为与同病种、同保障类别的个人自付平均水平相符。从2025年6月30日起,公立医疗机构将在这一新标准下收取住院预交金。通过降低这一数额,患者的经济压力也得到了有效缓解。例如,某种疾病的住院预交金从原先的5万元减至2万元,直接减轻了患者的财务压力,向着更好的方向迈进。
第三,住院费用的结算效率将显著提高。根据通知的要求,公立医疗机构需在患者出院后的三个工作日内完成费用结算,并逐步实现24小时结算。这将推动“一站式结算”、“床旁结算”、“线上结算”等便民措施的实施。目前,已有不少医院推出了床旁结算服务,患者在病房内即可通过护士的移动终端完成医保报销及自费部分的支付,并直接打印发票,避免了出院后长时间排队等候的问题。这不仅节省了时间,也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展开剩余30%最后,新兴的“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将成为就医的新实境。通知指出,公立医疗机构将鼓励结合个人信用体系等工具,逐步探索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患者提供“先诊疗后付费”服务。这一创新做法体现了医院对患者生命的尊重,愿意承担相应的资金风险。需要指出的是,此模式需依赖信用工具来支持,以防范恶意逃费的风险,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营。对于信誉良好的患者来说,这是极大的福音,试想当他们生病住院时能够享受先治疗再结算的便利。这种机制形成了正向循环,增强了患者获得便利的机会,同时也通过信用管理降低了逃费可能性。
我们期待这些政策能够迅速落地,让患者真切体验到新规带来的便利与利好。许多措施都有明确的实施时间表,展现了推进改革的清晰方向。
发布于:山东省下一篇:没有了